《2014年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研究報告﹒白皮書》說明
進入新世紀的10多年來,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我國的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國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數量和規模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但從土地交通、開發效益和利用效率等方面來看,就如同錢七虎院士所指出的那樣:“我國是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大國,但還不是地下空間開發利用的強國”。
2014年,是我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由“量增”向“有序”轉變的關鍵性的壹年。在2014年3月發布的作為我國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中,提出“統籌規劃地上地下空間開發”,“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空間開發利用協調機制”,“科學有序推進城市軌道交通建設”和“推行城市綜合管廊”等綜合開發利用城市地下空間資源的重要舉措,以應對“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模式和“城市空間無序開發、人口過度集聚,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重城市建設”,以及城市機動化率不斷提高等所引發的日益突出的交通擁堵、城市滯澇等“城市病”問題。
正是在這壹背景下,我會委托國內長期致力於城市地下空間理論研究和實踐,並在城市地下空間領域取得較大成就的解放軍理工大學地下空間研究中心和南京慧龍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研究編撰《2014年中國城市地下空間發展研究報告·白皮書》。該報告由兩家單位數十人次,五易其稿,前後歷時8個月,於2015年3月初形成初步成果。經學會多名專家審訂校正後,於6月基本完成審訂成果。現將該報告公共版通過“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網”、“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網”、“中國人民防空網”及國內學術機構網絡平臺,向社會同時發布。
轉載自:中國地下空間網